木耳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为给村庄产业发展趟路子,村支书筹款百万种
TUhjnbcbe - 2024/1/1 1:12: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进了3月,发好的黑木耳菌种基本已分完棚,高同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2月底,菌种基本发菌完成。

“种木耳的最大技术风险是发菌,菌种发不好损失会很大。不过今年发得很好,菌种已经从育菌棚挪到种植大棚了。”从去年9月份拉回来5万元黑木耳菌种算起,高同全已在地头的板房里住了大半年。每天晚上十点和第二天凌晨三点钟,他都会准时钻进育菌棚,把十几个温度计挨个看一遍。

高同全在菌棚介绍发菌过程。

“不光我盯着,我对象经常半夜三更从村里跑过来,她也是睡不着,孩子也常打电话问。”高同全一家之所以如此担心这些菌种,因为这里押着他们全部的家当,也承载着村里产业发展的希望。

高同全是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年上任的他花了三四年时间才把多人的村子由“出了名的乱”带到“数得着的好”。班子稳了,村风正了,但集体产业还基本空白。“年之后,我逢人就打听有什么好项目能让村庄致富。”上任村干部之前,高同全开过纸箱厂,干过外贸,发展经济在他心里是重头戏。

年春天,金屯镇组织有干事创业想法的村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高同全全程跟着。“去鱼台看了木耳产业,感觉这个项目不错,门槛不算特别高,市场也比较稳定,村民能做的了。”高同全说。当时,他准备带着村民一起干,但听说一次要投十多万元,很多人打了退堂鼓。最后,高同全决定自己先干出个样来。

菌种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棚里发菌。

“贷了80万,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再加上自己的老底,一共凑了多万元,承包了亩地。”高同全说。他先拿出60亩地,建了12个大棚。考虑到经验不足,高同全还找到当地满硐镇的木耳种植大户吴红旗合作,“签了产销合同,他们负责大棚建设、菌种供应、技术服务和木耳销售,我只管种好、管理好”。由于投入很大,高同全放心不下,又找了在东北种了20多年食用菌的刘怀臣当技术员。

刘怀臣介绍木耳种植要点。

“每年给我5万块钱的年薪,利润到一定阶段还给分红。”刘怀臣说。大棚木耳种植关键要控制好温度,发菌期温度要在23度到28度之间,“温度控制不好,一年的努力可能功亏一篑”。也正是这句话,让高同全提心吊胆了大半年。

多万元对农村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但扔在地里却没听到几声响。“年前,光装袋、发菌,就找了40多个人,俩月花出去14万元人工费;再加上建棚、租地、买种等花销,万元更本不够看,也只够这12个大棚造的。”高同全没想到钱花这么快。

发好的菌种正移到其他大棚里,分开种植。

当然,高同全也没想到菌种发菌这么好。“我们是一万个小心,恨不得住在菌种棚里,现在废料很少,基本都出了,今年‘五一’前后就能出木耳了。”高同全盘算着,等出了第一批木耳,先把贷款还一部分,然后再建一批大棚,让胆子大的村民承包,跟着一起种木耳。

“除了承包费,一个棚一年挣5万块钱没问题。”45岁的高庄村村民高培伟打听了很多人,确认种木耳确实能赚钱;又见高同全的木耳成功发菌,技术看来也没问题。因此,他赶在年前就找到高同全,要求年后给他留俩棚。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祝超群通讯员李超屈昂王友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给村庄产业发展趟路子,村支书筹款百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