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公害食品北方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www.wxlianghong.com/about/wzjj.html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北方黑木耳的菌种生产、袋料栽培的定义、产地环境、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管理和采收晾晒储藏等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无公害黑木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无公害食品黑木耳

NY/-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NY/T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定义北方无公害食品——黑木耳

无公害食品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食品。是保证人类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控制等级,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北方无公害食品黑木耳质量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NY/T-的要求。

4.1空气环境质量要求

无公害黑木耳产地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1所列的指标要求。

表1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标准状态)

项目

指标

日平均

1h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TSP)㎎/m3≤

0.30

二氧化硫(SO2)㎎/m3≤

0.15

0.5

氮氧化物(NO2)㎎/m3≤

0.10

0.15

氟化物(F)ug/m3≤

7

1.8ug/(d㎡.d)(挂片法)

20

注:(1)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指标。

(2)1h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指标。

(3)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午和夕各一次。

(4)氟化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用石灰滤纸挂片法,分别按照各自测定的指标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7天。

4.2管理用水水质要求

表2管理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L)

氯化物≤

氰化物≤

0.5

总汞≤

0.

总砷≤

0.05

总铅≤

0.1

总镉≤

0.05

铬(六价)≤

0.1

石油类≤

1.0

PH值≤

6.5-7

氟化物≤

3.0

出耳管理用水质量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价,采样点应选在进水口上。氟化物的标准值为一次测定的最高值,其它各项指标数值均指出耳用水期间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4.3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袋栽木耳的菌袋虽然不直接接触土壤,但应注意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由于雨水携带泥土污染子实体,其土壤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3所列的限值。

表3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PH值

<7.5

6.5-7.5

>6.5

镉≤

0.30

0.30

0.40

汞≤

0.25

0.30

0.35

砷≤

20

20

20

铅≤

50

50

50

铬≤

铜≤

50

60

60

5.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二级菌种——配料——装袋——灭菌——接菌——菌丝培养——出耳管理——采收晾晒——储藏。

6.菌种生产

6.1生产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当时间进行菌种生产和栽培。

6.1.1春耳制种与栽培(固体菌种)

适时栽培,当日最高气温稳定在10℃时开始刺孔为宜。栽培种依刺孔时间向前推2—5月之间进行生产,原种依栽培种生产时间向前推2个月进行生产。北方主产区,一般原种在9月至翌年1月生产,栽培种在11月至翌年3月生产,春耳栽培时间为翌年4月至7月中旬,极寒地区8月中下旬结束。

6.1.2秋耳制种与栽培

北方主产区,原种在2月—4月生产,栽培种在4月—6月生产,在室内或室外适温养菌。7月中旬至8月初刺孔;中晚熟品种或积温低的地区在7月刺孔,早熟品种或积温高的地区8月初刺孔。10—11月上冻前结束。

6.2原材料选择

6.2.1主料

选用无霉变的硬杂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秸杆、阔叶树叶等。

6.2.2辅料

选用无霉变、无虫蛀的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粉或大豆粉,糖及石膏粉、生石灰和微量元素等。

6.2.3菌袋选择

选用优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规格mm×mm,厚薄要均匀,厚度2.5—3dmm。根据木屑粗细做相应调整,粗木屑比例大,菌袋略厚一些,反之则略薄一些。要求菌袋封底好,韧性好,不漏气。

6.3品种选择和菌种生产

6.3.1品种选择

选用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已登记注册的,并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本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快,优质、高产的速生品种。

6.3.2移植扩大

一支试管母种扩接6-8瓶(袋)原种,一瓶(袋)原种扩栽培种40—80袋。

6.3.3菌种生产

根据生产季节,生产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6.3.3.1容器选择

6.3.3.1.1母种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18mm×mm或20mm×mm,棉塞要使用梳棉,不应使用脱脂棉。

6.3.3.1.2原种

使用ml的无色玻璃瓶或15cm×30cm符合GB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封口。
  

6.3.3.1.3栽培种

使用mm×mm的优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制作栽培种直接出耳。采用菌棒制菌法,接种后用菌种封口或棉塞、海绵塞封口均可。

6.3.3.2培养基配方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品种的要求,选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6.3.3.2.1原种培养基

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或红糖1%,含水量57%(pH值6.5-7)。

粮食培养基:小麦、玉米、谷子等,严格掌握含水量和PH值,要求煮透不裂皮,掰开没有“白心”。

6.3.3.2.2栽培种培养基

配方1:硬杂木屑89%,麦麸8%,豆饼粉2%,石膏1%,pH值7-8,含水量57%。

配方2:硬杂木屑70%,玉米芯20%,麦麸7%,豆饼粉2%,石膏1%,pH值7-8,含水量60%。

6.3.3.3培养室消毒杀虫处理

将培养室清理干净,升温至25℃以上,保温48小时,之后用高效环保杀菌剂喷施一遍,同时喷施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虫害。室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条件,再用环保药剂封闭门窗熏蒸24小时,然后加温排潮至墙壁和菌架全部干燥后,在墙角放石灰防潮。

6.3.3.4培养基配制

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调至含水量57%。拌料时,先将配方中的辅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干拌均匀,然后再与木屑等一起拌匀,加水拌一遍,用筛子筛1遍,有条件的可用拌料机拌料。拌完的料必须闷堆、测水分,含水量57%。

6.3.3.5装袋

采用装袋机装袋,装料高度为22±1cm。装料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压实平整,塑料袋无褶皱。

6.3.3.6灭菌

采用常压℃(温度计放在底部温度相对低处)保持12小时以上并闷锅3小时,或高压℃保持2小时。灭菌时必须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菌袋摆放不要过于紧密,灭菌结束后应自然冷却,轻启锅门利用菌袋余温烘干袋表面水分。

6.3.3.7冷却

每次将菌袋搬入清洁的接菌室或培养室内,密闭门窗,用高效环保杀菌剂、紫外线灯或臭氧灭菌机进行消毒0.5h以上,袋内自然冷却到36℃以下再接菌。

6.3.3.8接菌

接菌室或培养室内接菌。接菌方式主要有:超净台接菌、接菌箱接菌、酒精灯火焰上接菌、红外线灯下接菌、离子风接菌器接菌和蒸汽接菌等。接菌时,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菌袋和接菌工具、菌种搬入后用消毒剂消毒,接菌工具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消毒。一瓶(袋)原种可接40-80袋栽培种。

6.3.3.9菌丝培养

将接完菌的菌袋摆放在消毒处理后的养菌架上,并要求避光、低温培养。育菌初期温度控制在28℃-30℃,待菌丝布满料面后,温度降至24℃(袋温)左右,近似恒温培养。空气相对湿度40%以下,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培养3-7天后开始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有无杂菌感染,如有杂菌感染应及时处理,一般30-50天菌丝长满菌袋(采用液体菌种25天菌丝长满菌袋)。长好的菌袋在适宜出耳季节要及时划口出耳,不适宜时,中晚熟品种降温至15—20℃复壮菌丝,时间和温度高低由菌种特性而定,菌丝复壮好的菌袋及早熟品种的菌袋应放置在5—15℃的环境下贮存。

秋耳控制摆放数量,上部菌架摆放稀疏,下部菌架摆放适度密集,做到既能控温育菌,又能利用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自然育菌,安全度夏,一定要防止高温“烧菌”。

7.出耳管理

7.1场地及做畦

7.1.1场地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临近农用电源,地势平坦,无洪涝灾害威胁,依山傍水,空气相对湿润:水源充足优质,达饮用水标准,酸碱度近中性的出耳场地为佳。场地周围环境清洁,无垃圾场,无养殖、化工、粉尘等污染性工厂。

7.1.2整地做畦

清除场地杂物,进行耕作平整。做地上畦,畦高10cm,宽cm,作业道50cm,长度不限方便作业即可。

7.1.3畦面处理

摆袋前将畦面浇透水,并喷施规定范围内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摆袋时要铺打孔塑料薄膜,防止泥沙溅到木耳上。

7.2刺孔催芽

7.2.1运袋复壮

春耳栽培在化冻后做畦。做好畦后将菌袋运到场地,将菌袋隔床垛双行4层盖上草帘复壮菌丝。依靠复壮菌丝提高菌丝的抗逆、抗杂能力,免用药物处理,待菌袋变白变硬后再刺孔。秋耳不能垛袋放置,易高温“伤热”。

7.2.2刺孔

用刺孔机刺孔,当地日最高气温稳定在10℃进行刺孔。

7.2.2.1形状数量

刺孔的形状有“/”、“O”、“丫”型等。孔径在0.4-0.6cm之间,孔间距2—3cm,成“品”字型分布,每袋刺孔—个。袋料分离较严重的菌袋不能刺小孔。

7.2.2.2定位划口

划口时应注意:没有菌丝部位不划,袋料分离严重处不划,菌丝细弱处不划。

7.2.2.3刺孔深度

刺孔深度以0.8cm为宜。刺孔过深出耳慢,刺孔过浅易掉耳。

8.出耳管理

8.1催芽管理

8.1.1催芽方式

可采用室内、室外集中催芽,一般采用室外集中催芽。春耳室外集中催芽时,两床菌袋摆放在一个床(母床)上进行密植催芽。

8.1.2集中摆放

将刺完孔的菌袋按3±1cm的间距呈品字形摆放在浇透水的“母床”上,要求横平竖直,摆放整齐。

8.1.3保持湿度

先盖上塑料(宽—cm)然后在上面盖上草帘(长—cm,宽—cm)防冻保湿,湿度控制在80%左右。后期湿度不足时可用喷雾器向菌袋上喷雾或向畦上灌水增湿。

8.1.4通风及管理

菌袋摆好后2—3天开始通风,每两天通风一次,清晨掀开草帘、塑料通风20-30分钟再盖严;原基形成后,每天一次掀开草帘、塑料,结合增湿通风30—40分钟再盖严。如此管理,早熟品种6—8天,中晚熟品种10-15天形成原基。

当原基分化成耳片后,撤掉塑料,只盖草帘,浇湿草帘保持湿度80—90%,每天早晨掀开草帘通风和增加光照。

8.2分床

原基形成后,分化耳片至2cm左右时再进行分床。一床分两床,即将“母床”上二分之一的菌袋摆到“子床”上,袋间距为10cm左右,呈“品”字型摆放。一般,每亩(㎡)能摆一万袋左右。

分床后,进行“全光”(什么也不盖)管理。利用阳光防治病虫害,避免用药物防治影响木耳的食品安全。

8.3浇水管理

根据天气、温度的情况决定浇水与否,根据菌袋、耳片的情况决定浇水的大小,并坚持干干湿湿(干养菌丝湿长木耳)的原则进行管理。

气温低于15℃时少浇水,高于25℃时不浇水(少数高温菌种除外),气温在18℃—24℃时适宜浇水。培养基水分大、菌丝体弹性差要少浇水或不浇水,要干湿交替,待菌丝体白而有弹性后再浇大水;每次浇完水后,木耳“见白”(木耳背面出现白绒毛)快,可继续浇水;木耳不“见白”要停止浇水。

木耳生长前期勤浇水、少浇水,以保湿为主。木耳生长中期应干湿交替,干要持续1—2天,以根干为好;湿要把木耳浇足水,但切忌浇过头水,防止出现过饱和情况。木耳生长后期应严格控制浇水量,防止流耳。

9.采收晾晒

当耳片舒展、边缘起褶变薄,耳根收缩变细,耳片腹面尚未形成大量孢子时,木耳即已成熟,耳片直径4±1公分,应选择晴好天气集中人力及时采摘。采摘木耳时应采大留小、分批次采收。采摘后的菌袋应晒2-3天后再进行浇水管理,并准备采收第二茬耳。

10.储存

采用塑料编织袋盛装木耳,储存应选择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不要放置在培养室内,并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11.生产记录

生产中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管理措施和环境条件。

12.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用药品种和用药量应符合NY/T、NY/T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