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孙彩华姜庆志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农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有着39个行政村、3.5万亩耕地的海阳所镇也未能幸免。近两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及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为下,乳山市海阳所镇逐步“破旧立新”,顺应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上下联动,在结合村情实际带头领办合作社、引导党员群众抱团发展、实现强村富民方面实现了良好开局,让撂荒土地重新“长”出了“新型经济”,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破固有方式经营模式更加“因地制宜”
海阳所镇大刀阔斧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一大“重拳”,就是重视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打破“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把农户撂荒、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并将生产环节外包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稳步推进规模化种植项目落地落实。目前已有金丰公社、红兴物业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了此项工作,海阳所镇所属的牧犁农业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整合镇域农机,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力保障规模化种植工作。
刚刚成立的杜家村农民专业种植合作联社,采取多村联合流转土地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整合周边李家、西村、南村、北村等4个村的合作社,共流转土地亩,并计划结合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使小块土地真正变成大田规模化种植。
其中,新成立不久的杜家岛(乳山)万丰农业专用合作社采取“村集体+两委+村民”经营模式,与村民签订协议,计划使约亩撂荒地复耕,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每年每亩用斤小麦作为合作社分红。
拥有亩耕地,撂荒土地却高达多亩的赵家庄村,去年由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全村撂荒地进行了土地整理和规模流转。整理后,耕地面积增加亩。随后又通过“合作社+企业”模式,与耘诚农业服务公司合作发展规模农作物种植,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给村民带来了每亩余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为周边村发展粮食规模种植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其余各村则因村制宜,在整合村内撂荒地的同时开展土地流转,分类进行粮食作物种植。
截至目前,海阳所镇共流转土地面积余亩,涉及农户2余户。并利用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拟投资万元对流转土地的水利设施、路网等进行配套整修,基本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区,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而村级形成收益后,合作社也将拿出实际收益的50%—60%作为红利发放给村民,发放的标准直接与村级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户得分直接挂钩。如此一来,土地撂荒问题得到实际解决,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被进一步推进,村民们的切身利益也得到了根本保证。党建引领强核心撂荒土地都能流金淌银
党建引领为核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在如今的海阳所镇真正形成了“土地不再撂荒,都能流金淌银”的可喜局面,彰显党建引领促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海阳所镇现已按要求成立37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个海岛村除外),均完成登记注册。其中,农业种植类合作社31个,海产品养殖合作社2个,苗木类合作社4个。
李家村通过切实抓好党支部领办,把握主方向,班子成员带头投资,名党员、群众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亩,筹办成立了塔岛湾农业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正在推进7个高钙大棚黑木耳和30亩露天木耳采摘、晾晒工作。
后山于家村借助村靠海、滩涂和海参池资源丰富优势,依托新成立的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与金融部门对接,借助“强村贷”低息贷款50万元及乡村振兴扶持资金50万元,为村级发展产业注入新动力。从荣成、文登等地购置的1万余斤海参苗,自投放到养成出售,除去成本,预计实现纯利润20万元左右。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作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海阳所镇在探索形成“支部领办+土地入股”、“依托优势+金融扶持”、“村企联合+多种经营”、“合作联社+电商平台”4种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道路上捷报频传,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切实增强。而各村党支部在领办合作社时通过集中民意、汇集民智,以农村“三资”监管、“四议两公开”、农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为主要抓手约束党支部的用权行为,由党员干部率先进行流转土地,以出义工形式参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带头学习种植和加工等技术的“先行”方式,也切实帮助群众逐步完成了由村民到工人的转变,用实际效果为村民做出了示范。配套政策“保收益”以强带弱一个都不能少
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精准实施,海阳所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项目推进铿锵有力。在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富民的同时,海阳所镇积极寻找集体和社员利益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以期使社员利益最大化,并形成最优解。
持续加强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海阳所镇打出了一副好牌。其中,李家村党支部通过“强村带弱村、结对共发展”的方式,与薛格村、临近村芦头村达成结对意向,薛格村将利用美丽乡村产业基金和扶贫产业基金20万元入股李家村合作社;芦头村将借助李家村木耳技术,通过流转土地、吸收村民入股形式发展露天木耳产业20亩。
乡村经济要“走进来”,更要“走出去”,这样才能在促进村镇振兴中形成优质循环。海阳所镇创新方式和工作载体,借助“互联网+服务+监督+党务”智慧平台,三村实现网上视频共学,实现区域联合发展、辐射带动增收的发展效果。同时,不断创新“电商带动型”线上发展模式,组织青年干部赴安丘市乡村赋能运营中心、泗水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并依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德泰物流城的区位优势和设施条件,对各村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线下展示、线上销售,为村级领办合作社进行服务指导,帮助进行宣传推介,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当好“店小二”。
以点带面,提质增效,典型引路,融合发展。海阳所镇立足实际,探索出农业发展新路径,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良好的开局,让海阳所镇有足够底气阔步前行。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